2013-08-19 网络 qyf 点击量:
总之,三里屯Village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操作案例,我们有必要总结其成功的几个关键要素:
1.相关的股东、经营者和其他参与者在项目中获得了表现自我个性的机会,参与设计,帮助建立场所的性质;
2.场地原有的宝贵的社会资产得到了维护、增强和利用;
3.追求公共空间的质量和可达性。
4.没有局限在仅与商业相关的经营和功能内容,还引入了丰富多样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文化活动等,增强多元化和包容性。
结语
消费时代体验经济的兴起,体验将成为社会消费的重点,在这一背景下,城市商业综合体由单体逐渐转向区域性组群建筑,在用地方式上转变为为跨街区的联合开发,在功能组织上表现为高度聚集的功能群组,在空间组织上表现为城市空间最大限度的立体综合开发。
本文通过对三里屯SOHO和三里屯Village两个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分析,去挖掘设两个项目建筑计背后的一系列有关经济,社会等层面的动因,目前国内 大量商业建筑的设计思维依然是以传统的建筑学为核心的局部的、单一的设计思维,本文正是通过两个项目的对比来批判以这局限的设计思维,同时也试图传达一个 观点:建筑师在整个环节中可以中规中矩的完成任务,也可以有更多作为!
建筑师在参与商业地产设计时,方案应该接受市场专家、商业策划运营专家、甚至重要商户的不断检验,由他们提出基于市场角度的修改建议,这种流程下产生的设计方案才能最大化的满足市场化的商业功能需求,才具有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建筑师还应该尽自己所能去超越开发商的基本要求:多考虑一下方案的社会性、经济性、环保性、参与性。甚至将设计开放给商户和市民。当建筑 建成后,还要不断的接受反馈总结经验,要知道,一个草率的商业综合体将导致建筑与建筑、建筑与城市之间处于割裂的状态,这样的建筑完全不但无法有机融入到 城市空间环境中。更无法创造应有的商业价值,还会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城市中综合体本身就是相当复杂的,涉及到非常多的人和利益,它和我们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然而,经过“学院”建筑学洗礼的人对这类建筑往往缺乏清晰全面的 认知,我们甚至对它产生了各种偏见和误解,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提供的一种视角,让建筑学相关人士去关注城市中除开建筑的那些复杂而有趣的个体、事件。或许, 一个独立理性的认知比某个实在具体的“设计”更有价值。
后记:
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笔者阅读了大量大众传媒的文章和商业地产报告,也发现这些行业和“建筑学”看待事物的巨大差异。大众传媒会摘抄地产大亨说的最耸动的 那句话,他们喜欢洋洋洒洒写很多文字唱衰潘石屹,也能把三里屯SOHO的业主的遭遇写得声泪俱下。而地产界人士则可以做上百页的PPT分析三里屯 Village的业态,罗列出各种品牌,去分析有多少电梯多少扶梯。而建筑学人士,依旧在谈商业综合体怎么设计,八股的分析完交通选址布局之后,开始大书 特“中庭设计”“外部空间设计、 “线性平面”等等。在我看来,这种隔阂的主要原因是:真的懂的人不太说,说很多的人不太懂。只求真的懂的人能站出来多说说,满足一下无知少年的好奇心。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