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9 网络 qyf 点击量:
“中国的开发商不懂商业地产的预热,把风险全部转嫁给商户。成熟的运营商会拒绝一些商户的进入,只有价值观、业态和项目相比配,才会引进。人气是需要培育的过程,但是急功近利的国内开发商,会选择付得起租金的租户。”
—— 王荣
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招商的复杂,太古地产估计是深有体会,他们在Village租户的选择上也是煞费苦心。因为三里屯Village南区的业态定位就 是要时尚,所以在南区没有国际一线品牌店,没有奢侈的成衣店和钟表店,有的是年轻的、时尚的、国际化的业态。而在北区则聚集众多国际奢侈品牌,以相对奢侈 的品牌进行业态组合。在前期招商过程中,很多不符合VILLAGE定位的品牌被拒绝了,太古地产中国行政总裁白德里曾说过:“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想象,如 果顾客走进VILLAGE,在某些地方他想看到什么样的店。”然而,招商中真正困难的是如何招到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大品牌商家的进场要求都比较苛刻,要求 很长的免租期和很低的租金,这些商家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他们很清楚,一个商业项目投入运营,需要3至5年的市场培育才能走向繁荣,这是非常普遍的 市场规律,也被称为养商期,如果开业初期同时面对来自市场的压力和来自高租金的压力,是很难度过养商期的。
太 古VILLAGE在最初的养商期也经历过忐忑。因为和三里屯SOHO几乎同时开张,在招商阶段可以说要竞争同一个群体的租客。在一个商业综合体项目中,由 于商家经营商品的种类和利润不同,开发商对承租户并非以单一标准来收取租金。收取的租金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按面积收取基本租金,称为抵押保证金或抵 押租金,另一部分按销售额以一定的比例抽取,称为百分比租金。而开发商的目标是选择合适的零售商,获得足够的租金,最大限度地出租营业面积,获得最大的利 润来源。而太古对商户们拿出了非常有吸引人的租金优惠,在VILLAGE刚开业时,租户并不用支付固定的租金,而是根据营业额的涨幅按比例支付,这样,太 古的议价能力也会随着VILLAGE品牌的增强而增加。
SOHO中国在三里屯SOHO则选择了整体出售模式,建好房子,一卖了之。这种做法有很大的弊端:SOHO中国在出售商铺时并没有做好详细、合理的业态 规划;分散出售的模式注定了SOHO中国难以实现一般商业地产“统一管理,统一出租”的愿望。商铺出售后,由于产权分散,业态的布局不好协调,当业主各自 引入的不同业态会导致整个商场的业态难以定位,很难逃脱管理混乱、档次下降的命运,对经营很不利。
潘石屹本人曾为他的经营模式抛出了市场决定论的解释,他认为商铺无须统一规划,散售出去的商铺自由出租,自然淘汰,最终都会走向繁荣。他列举了国内外的若 干商业街以及建外SOHO等例子来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这种“无为而治”的理论看似有道理,仔细分析发现,商业街以及类似建外SOHO形式的沿街商铺是可 以无为而治的,但三里屯SOHO的产品形式跟建外SOHO相比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再是沿街商铺,而是垂直的整体室内商业物业。对于三里屯SOHO这 样的商业物业,必须有专业的商业管理公司或运营主体来统一定位、规划、招商、推广和管理,潘石屹的“无主题、无主力店、无商业管理”的商业地产“三无模 式”在三里屯SOHO里是注定不可能成功的。
当太古地产花了大量精力去和筛选商家和商家谈判的时候,SOHO中国把精力放在了卖房子这件事上。与商户们凄惨的境遇不同的是,潘石屹凭借这个项目而赚 了个盆满钵满。在三里屯SOHO项目开业最初的日子里,已经成功把所有产权卖给各种身份构成的大业主,和其他SOHO中国开发的项目一样,在开盘初期,它 取得了极高的销售额和利润:开盘仅一周即狂销47亿元、2008年全年的销售额高达70余亿元的逆市热销的奇迹。
这些成功背后的法宝之一就是SOHO中国拥有的超强销售团队和渠道,稍加研究三里屯SOHO的项目推广和销售过程,我们不得不佩服潘石屹“能把土豆卖成黄金”的销售能力。(如下图)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