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龙景园旅游规划>乡村休闲旅游中心>新型农村建设>正文

寺院养老社会化的难题与出路(2)

2018-06-08 北京龙景园 龙景园 点击量:

观点碰撞,有点赞也有忧虑

对显密吉祥寺办养老院的事,网友们在大加赞赏之余,也表示了担忧。网友“开心老顽童”说:寺院养老是社会化养老的一种方式。而网友“大川”则说:寺院养老,反映出我国养老制度有缺陷,将本该国家承担的责任,扔给以慈悲为怀的僧人,这不是养老的根本出路。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徐辉说:“观察今天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有三个新的观察点,就是观察我们的社会怎么对待农民、老人、残疾人。如果8亿农民、2亿老年人、8000-9000万残疾人都可以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们的社会肯定非常的美好。和其他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们是跑步进入养老社会,未富先老,现在的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是2亿人,10年以后就达到4亿人,到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可能会达到4.8亿。未来的社会,我们国家最大的群体可能会从农民转变成老年人,所以我们多年来一直非常关注破解老年养老事业的难题。”

再难以触碰的话题,都必须要去讨论和破解了,因为老龄化的中国已不能等。

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一个“老大难”问题,大问题意味着大机遇,养老产业的风口正在形成,其所释放的机会将远超母婴市场。尤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这不失为创业者可借力起飞的一大支点。

寺院养老可为中国分忧

在今年政协会上,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心澄法师特地提交了开办佛教养老院的提案。其实,以慈悲济世为己任的宗教界,早已开始关注中国的养老问题。

早在2009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普法法师就提交了《大力引导宗教界融入社会参与兴办养老事业》的提案:“积极参与兴办养老公益事业,建设以老人赡养为主的专业养老机构,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学、病有所医、死有所安。”

但时至今日,寺院养老并未获得宗教界的普遍认同与复制。心澄法师指出:“我们国家出台了很多养老政策,但这些政策对于寺院养老这一块并没有能覆盖,目前建寺院养老院的土地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日本悲田院

各国佛教参与敬老养老事业的历史十分久远。如在日本,最著名的就是福田思想和“四个院”的实践。“四个院”即指施药院、疗病院、悲田院、敬田院,其中的悲田院就是对鳏寡老弱的救助。

近代日本佛教界针对养老敬老的主要慈善义举还包括:1901年起在名古屋、大阪、东京分别成立养老院;1917年在京都、佐贺开展养老事业;1961年成立壶坂寺慈母院(日本最早的盲人养老院)等。

如今,受老龄化困扰的泰国,更是鼓励全国各地的佛教寺庙、基督教堂等宗教慈善机构积极介入养老福利事业。这些机构是目前泰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顶梁柱。

在我国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信奉佛教。佛教中讲求要报父母、众生、国土、佛祖“四重恩”,以及“普渡众生”的理念,这与社会上提倡的养老、敬老、助老中华传统美德有相通之处,并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佛教寺庙兴办养老机构成为一项众望所归的善行善举。而且,寺庙大都建在山高林深的清净之地,也正是老年人极为适宜、喜欢的生活环境。

愿人们心中持有的寺庙只应有青灯古佛、不问世事的陈旧观念,一步步转变。也祈愿建寺院养老院的土地问题能早日得到重视和解决。我们祈愿,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创建和谐社会中的古刹新事,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资料来源:如一斋(ID:ruyi900), 中国广播网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