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4 北京龙景园 龙景园 点击量:
乡村旅游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把城市需求同乡土资源有效链接,使其发挥最大的发酵力。当一种混杂的状态逐步取代农耕文明的结构时,在莫干山,乡村在消减前赢得了一场漂亮的逆袭,它没有朝着城市的模本飞奔而去,而是呈现一副更具生机的乡野面貌。
莫干山上曾经被散乱废弃的农房,现在每栋30年的租金高达100万元。衍生而来的配套产业、出租农房和流转土地等方式,让村里的沉睡资产变成了现实资本。仅莫干山一带的60多家洋家乐,带动的农民房屋出租收入、流转土地收入等财产性收入超过1.83亿元。
在312平方公里的莫干山区域,丰富的山林资源滋养了26个村庄的51231位山民。而在工业文明扩张之时,莫干山人也学会了一套聪明的经济学:用生态赚人气、鼓钱袋。“靠山吃山”,第一次,不仅让莫干山人享受到绿水青山的优良生态,而且因此创造了不一般的物质财富。
笔者不禁尝试去做一道数学题,计算莫干山一年创造的物质财富有哪些,到底有多大?结果,用尽各种方法,也难有确切的答案。因为这笔财富,远超可以具象陈列的数据。
沈士轩抡起锄头往仓库走,收拾完农具他就可以回家享受一顿美味晚餐。在德清武康镇五四村,土地集中流转后,产生了更精细化的效用。像沈士轩这样50来岁的村民,除了每年领取土地租金,几乎都会选择在村里的园林企业上班:一边干着熟悉的老本行,一边还有每个月两千多元的稳定收入。
林木,是大山赐予山民的天然财富。2014年,德清林业总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8.94%;人均林业总收入8038元,同比增长8.95%。
车辆进入五四村地界,不时可见骑行的外国游客三三两两嬉笑而过。一条整洁优美的绿道,将这个千余人的小村子与莫干山连为一体。烟花三月的时节里,连片的苗木基地开始焕发生机,田间白鹭飞掠,五四村的庄稼人不再为生计所累,大多早已勤劳致富。
在村党支部书记孙国文看来,“成立一个合作社,村里一人一股”,这样的方式最让村民受益;70岁以上的老人村里集中供养,每人每天管一顿中饭。
除了苗木和水果的规模化生产,五四村村民自家种的时令蔬鲜,如今也能卖个好价钱。如果有多余的早园笋售卖,先到德清淘宝馆录入信息,一旦有订单,竹林挖来的早园笋就可以第一时间送到客户的手中。
去年8月,德清淘宝馆开始在莫干山一带选点布址,把淘宝馆搬到村子里,开起了线下体验店。店内除了陈列农特产品、手工艺品、休闲用品和周边农户自产的时令性蔬果生鲜外,还张贴了大量的二维码。在山间游玩的游客,只需要通过手机扫描,就能进行线上产品的挑选及下单。别看它零散,去年一年,德清淘宝馆卖掉的产品有9100万元。
又一次改变从2007年开始,围着莫干山的村子里零星地出现了一种叫“洋家乐”的新民宿业态:起初由外国人开办,崇尚低碳环保。此后去莫干山旅行,你很难说出具体观赏的景点,只是住进一家洋家乐,开始绿道骑行、徒步探幽。这种度假模式,打破了传统“游山玩水”的旅游观念,变成了一种无景点式的旅游新气象。
当莫干山被《纽约时报》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45个地方之一”的时候,推荐理由这样写道:二十世纪初,距上海3小时路程的莫干山,以其猗猗绿竹、青翠山野,成为社会菁英遁世休养的宁静之所。富裕的外国人首先在莫干山上兴起土木,建起石墙别墅和网球场。紧随其后的是以叱咤上海滩的杜月笙为代表的本土权贵。
这段推荐理由,几乎概述了莫干山一个世纪的几段辉煌时光。如果你还认为莫干山仅是一处避暑胜地,那就大大低估了一位名叫高天成的外国人给莫干山带来的改变。
七年前,城镇化正在极大的“诱惑”着莫干山的山民们走出大山,奔向山外的现代世界。莫干山镇、筏头乡、武康镇,紧靠莫干山的山区小镇的人口一直在锐减。正如作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说,在人口已经很多,劳力可以自足,土地利用已到了边际的时候,人们的迁徙行为就会被放大。
巨大的钢铁框架支撑起整个房子,山体与房屋互相映衬又彼此分离。钢筋水泥并没有破坏大山的本质,几十栋可移动的房屋依山而建,造出了一个裸心谷度假村。这是南非人高天成给莫干山带来财富,可拆卸式的房屋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山体的完整性。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