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龙景园旅游规划>特色小镇规划>正文

关于特色小(城)镇和小城镇发展的几点思考│理论思考(2)

2018-06-04 网络文摘 龙景园 点击量:


(3)特色小镇是浙江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众所周知,依托“块状经济”支撑产业和城镇发展,是浙江经济的显著特点。过去20多年里,浙江省中小企业形成了近500个工业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块状经济”造就了发达的县域经济,目前全省县域工业企业单位数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全省的60%以上。由于传统“块状经济”存在着出产业集群低端、空间分散、技术创新能力低等问题,目前浙江省不断促进“块状经济”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端产业升级,特色小镇就是全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推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据浙江省政府政策研究室陈东凌副主任介绍,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浙江省经济发展面临着固定资产投资大、产业有效投资不足的问题。原浙江省省长李强指出,在新常态下,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创建一批特色小镇,这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特色小镇聚焦支撑浙江长远发展的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产业,以及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刻、文房、青瓷、宝剑等历史经典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推动浙江制造供给能力的提升,通过发展载体的升级推动历史经典产业焕发青春、再创优势。促进传统产业和空间载体升级,是浙江规划建设“特色小镇”的主要目的。此外,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设特色小镇,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符合现代都市人的生产生活追求。因此,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既是促进传统块状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
国家发改委小城镇研究中心乔润令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浙江特色小镇兴起的原因:
一是民营经济发达、市场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
二是小城镇高度发达,三分天下有其二;
三是城乡差别较小,省直管县体制下,县镇自主权较大;
四是山多水少土地少,自然空间狭小,不适宜发展大城市;
五是工业化基本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经济是主角。
并指出,由于各地发展阶段、客观条件不同,浙江特色小镇模式和标准不一定适用其他地方。总之,浙江特色小镇的兴起,既符合工业化后期城镇空间演化的普遍规律,又得益于我国城镇群与都市区规划建设的不断推进,更带有深刻的浙江特色。在浙江特色小镇兴起的众多原因中,基于民营经济、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块状经济和强县扩权、强镇扩权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浙江省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关键因素。
对全国小城镇发展的启示
我国小城镇(指县城以外的一般镇,以下同)发展经过1980-1990年代的辉煌,21世纪以来地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一方面是一般建制镇数量在减少,从2002年的1.84万个下降到2010年的1.68万个;一方面是镇区人口占全国城镇人口的比重在下降,从2002年的27.3%降到2010年的20.1%。下降趋势在2010年后有所缓解,2014年一般建制镇数量为1.77万个,占全国城镇人口比重为20.8%。当前全国形成了创建特色小(城)镇的热潮,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有利政策。作为城镇体系的重要层级,我国小城镇未来的发展方向值得思考,浙江特色小镇的经验对于全国小城镇发展有以下启示。
(1)新一轮发展中我国小城镇发展面临着新机遇
当前我国特大城市发展普遍进入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的阶段,人口、产业等要素开始或已经出现向周边地区扩散的趋势。与特大城市相比,小城镇具有更好的亲近山水的自然条件,更加清洁的空气,更能满足人们对绿色生态生活方式的追求。互联网的普及和高速路、轨道网的建设,使小城镇可以摆脱以往交通区位不便的不利因素。在这种条件下,具有优越的山水条件和便捷的交通条件、特色化的产业基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的小城镇和乡村地区,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
(2)特色小(城)镇应采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当前全国小城镇发展面临着分化的格局,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大城市周边与偏远农村地区小城镇在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给出了几种差异化的类型: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要加强与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与功能配套,逐步发展成为卫星城;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智能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传承的专业特色镇:远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按照国家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城)镇的目标,特色小镇占全部建制镇的比例仅有5.6%。因此,除了国家批准的特色小镇外,各省市区应根据本省特征,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小镇建设。目前,福建、广东、河北、山东、贵州、新疆、江苏等地纷纷出台了特色小镇建设计划。从图3所示各省市区小城镇人口规模和占城镇人口比重看,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大规模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如一些西部省区,人口密度低,建制镇数量少,基础设施分散布局的建设成本高,更适合依托城市和县城来培育创新创业发展空间。

 

图3 全国各省市区建制镇人口与规模分布[17]
(3)分层分类确定全国小城镇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阶段转型,未来小城镇发展分化的格局将进一步加剧。条件较好的小城镇在新形势下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条件一般的小城镇发展会相对稳定,条件较差的小城镇则面临着停滞甚至萎缩的可能。因此,未来全国小城镇发展应采取分层分类的发展路径,不同类型地区应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李兵第等在近期研究中指出,可以按照“富足小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确立小城镇的分层发展目标,是值得在实践中推广的小城镇分层模式。富足小城指县城和有条件设市的大镇,特色小镇包括了能够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建制镇、为农村特色产业服务的特色镇、有一定产业基础吸纳农民工能力强的工业镇、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转移的小城镇、有效改善周边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的中心镇等类型。发展潜力不足、发展停滞甚至衰退的一般镇,可以与乡集镇、中心村同级对待,重点改善现有的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提高宜居建设水平。根据各省市区城镇人口中小城镇比重、城镇化水平和小城镇人口规模分布情况(见图3),依据聚类分析等计量分析基础,把全国31个省、市、区分为5种类型,该分类可为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提供参考。

小镇

(4)积极推进以扩权强镇为重点的小城镇体制改革
在形成特色小镇的各因素中,浙江省充分赋予县、镇发展自主权的体制机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尤其值得其他地方学习。浙江省自1953年以来一直实行“省管县”的财政体制 ,这在全国其他省、自治区地方中几乎没有。浙江省政府持续对县域放权,推进县域改革,使县这一层级的行政权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逐渐匹配,同时促进了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发育。浙江省也是最早推行强镇扩权的省份之一,2005年起开始对比较发达的中心镇进行了放权,至今全省扩权中心镇的数量已达200个。浙江省扩权强镇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镇政府治理效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小城镇面临着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机遇,应该积极推动促进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改革,通过改革赋予小城镇在土地、财政、税收、融资等方面更为普适性的自主权,激发自下而上的发展活力,使小城镇成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主体和空间平台。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