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快递>正文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二)

2018-06-07 中国电子政务网 龙景园 点击量:

智慧城市

 5.3.4 产业经济领域规划
    
    5.3.4.1 规划目标
    
    通过5年的建设,以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为导向,以扶植重点十大千亿产业为重点,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全力打造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高技术产业基地。
    
    加快信息化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信息化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改造提升优势服务业。全面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发展八大门类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信息化加快文化创意以产业运行,为其搭建国际高速化产业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促进推进旅游国际化信息化,建立杭州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杭州空港物流保税中心,将杭州打造为港口、陆路口岸、航空等集疏散、中转、配送功能一体化的物流枢纽转运中心。
    
    加快信息化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加快信息化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借鉴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面向服务技术以及高性能计算技术等信息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模式,将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打造一体化的设计、制造、装备、测试集成平台。通过多主体独立、多主体协同完成全阶段制造、跨阶段制造的新制造模式,有效支持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制造过程中体系论证、工程研制、生产加工以及综合保障等活动。
    
    建设自主创新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顺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要求,立足基础,突出特色,积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信息与软件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完善管理机制,强化规划引导,积极推进区域整合。重点发展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滨江电子商务集聚区、钱江新城杭州金融城、钱江世纪城中央商务区、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引导国际组织,推进世界包装组织亚包中心总部建设。以新城和城市综合体为载体,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着力打造民营经济企业总部中心和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保持杭州楼宇(总部)经济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的领先地位。
    
    5.3.4.2 建设内容
    
    (1) 智慧制造建设
    
    通过企业信息化的底层设计,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化、虚拟化、物联网技术,将大型、高端硬制造设备和遗留信息系统接入智慧制造的平台系统,多种制造模式,实现制造生产设备的动态组织、高效共享和协同运行。
    
    通过数字化制造设计,实现设计与生产的综合集成。通过PDM和ERP的集成,更好的实现产品数据及相关的信息在两个系统问往来传送。实现及时、有效地信息同步和共享。
    
    实现基于RFID的模具管理和生产线物流管理。采用基于RFID技术作为数据源的模具管理系统及利用计算机网络化系统作业,可以有效地对设备进行管理、评估成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控制,达成运作标准化作业目的。
    
    (2) 智能物流建设。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改进和优化物流信息流程,建立科学的物流运作与服务规范和信息交换标准,提高物流业务的服务效率和水平,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建立完善、高效、可靠的物流信息系统,为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该平台将建设成为物流业的运作中心,集物流信息采集、在线交易、智能配送、运输过程控制与优化、货物实时跟踪、在线客户服务、资金结算、数据交换和信息发布等主要功能于一体,实现物流运作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和在线客户服务。
    
    建设智慧的供应链体系与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智慧的供应链体系:企业的智慧供应链强调供应链的数据智慧性、网络协同化、决策智慧化。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首先,实现物流配送手段机械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物流配送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储运设备和运载工具,如立体仓库,旋转货架,自动分拣输送系统,悬挂式输送机等高效,多功能的物流机械。其次,实现物流配送管理现代化,规范化,制度化。最后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5.3.5 城市管理领域规划
    
    5.3.5.1 规划目标
    
    通过5年的建设,将杭州城市运行和管理结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新技术和系统,迅速提升杭州城市功能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推进杭州市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智慧政务体系,构建基于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及共享平台的政务外网公众综合服务平台及政务内网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信息海量集中、实时共享,业务处理跨部门高效协作,随时随地的服务获取,真正的实现执政为民,服务于明的政务目标。
    
    建设智慧城管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建管并重、安全为先,注重依法和长效管理,推进人性化服务、网格化覆盖、智能化应用、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综合管理水平;
    
    建设智慧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社会安全、食品与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的预防体系建设,增强城市综合预警与应急能力;
    
    建设智慧环保体系,建立与杭州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绿色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努力建设国家“两型社会”示范区;
    
    5.3.5.2 建设内容
    
    (1) 智慧政务建设
    
    智慧政务是以城市级数据中心为载体,构架基础数据库和各类专业数据库,通过整合政府IT资源,向社会提供公共云服务。打造政府跨部门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依托电子政务外网、政务内网,面向企业及公众的事务处理、事务查询等的公众服务平台;面向公务员的内部信息发布、培训教育、相互交流和资源共享,使政府工作人员通过各种终端,随时随地登录统一平台达到获取所需信息或服务。
    
    建设政务云数据中心,采用虚拟化等新技术,通过整合、扩展、完善,建设政务云数据中心,广泛推行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共享服务、应用共享服务,实现技术资源整合共享。
    
    建设政务物联网数据中心,依托现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根据各部门物联网应用扩展需求,建设全市机关统一的政务物联网数据中心,为部门基于物联网的应用系统集中提供网络通信、数据存储、信息处理及系统运行服务,避免各部门分散建设物联网数据中心。
    
    整合完善政务网络平台,整合各部门涉密网络,形成全市统一的涉密信息传输管理平台。大力发展内网决策指挥、办公管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各类应用。严格按照信息系统分级保护要求,落实安全保密措施,完善身份鉴别、访问控制、责任认定体系,确保内网应用安全。
    
    整合完善网络安全平台,按照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要求,完善以病毒防范、漏洞管理、入侵防范、信息加密、访问控制等为重点的安全防护体系;完善以安全审计、系统监控、接入控制等为重点的安全管理体系;
    
    建设移动电子政务平台,根据机关移动办公、移动执法需求,适应手持设备智能化和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规划建设移动政务安全接入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形成有线无线互为补充、安全可靠、统建统管、充分共享的移动电子政务平台。
    
    (2) 智慧城管建设
    
    杭州市智慧化城市管理的建设内容为:整合现有的数字化、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服务等新一代高科技技术手段,建立城市管理各环节全面感知、智能分析、信息共享、协同作业的统一平台,在城市公共设施精细化管控、公共安全应急预警、执法管理强化监督、环境卫生网络监测等方面,全面提升和完善城市管理功能。
    
    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底层传感网络建设、数据平台建设、系统支撑平台建设、应用及管理服务系统建设。
    
    底层传感网络建设,通过集成多种信息传感设备,构建底层传感网络。底层传感网络建设,是借助各种智能节点终端实现对监测对象的信息采集,通过传感网关将信息进行汇聚,并上传至核心网络。
    
    核心业务库建设,是指通过整合业务数据库、业务支撑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实时数据库,构建数据平台。数据平台包含智慧城管系统的所有数据信息,主要包含业务数据、业务支撑数据、空间数据和实时数据四个部分。
    
    多业务平台建设,通过整合业务逻辑功能、数据运算、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的一个信息集成处理环境。是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实现结构化数据资源、非结构化文档和互联网资源、各种应用系统跨数据库、跨系统平台的无缝接入和集成,提供一个支持信息访问、传递、以及协作的集成化环境,实现个性化业务应用的高效开发、集成、部署与管理。
    
    城管应用系统建设,是指通过整合公共设施、公共安全、执法管理、环境卫生四个方面服务,来建设智慧城管应用系统。系统应用平台面向城管单位提供市政设施主动式监管;市政车辆定位跟踪、统一调度及条件管制;市政人员出勤监管、合理调配;市城市环境监测、卫生质量预警;重点地界智能监管等六项服务应用。
    
    5.4 应用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6 杭州智慧城市运行体系规划
    
    6.1 运行体系的预期目标与考核指标
    
    6.1.1 资金准时准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中,资金保障是重中之重,杭州智慧城市运行体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切实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准时准量到位。
    
    6.1.2 建设保质保量
    
    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整合、流程整合、服务整合、人员整合,保证杭州智慧城市建设顺利有序、保质保量进行
    
    6.1.3 运维周到全面
    
    为市民、企业、政府提供更加丰富人性的服务,对城市进行更加精细和集约的管理,使杭州智慧城市“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6.1.4 运行体系的考核指标
    
    根据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杭州智慧城市运行“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
    
   6.2 运行体系架构
    
    6.2.1 杭州智慧城市运行总体组织架构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总体策划组、产品策划组、政策法规组、财务预算组、技术和专家顾问组、工程计划组、人力资源组、后勤保障组、监察审计组、国际合作组、新闻宣传组等,分别从市政府各部门抽调相关人才,逐步理清各单位、各部门职能职责。
    
    (1) 综合协调组:负责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政府各单位之间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事宜;负责各小组与其他单位的联络保障;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办公事宜;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行业的信息共享和交换;负责接待各地参观访问团体;负责筹办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国际国内论坛、会议等。
    
    (2) 总体策划组:负责智慧城市的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和详细设计,制定智慧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负责总体策划智慧城市各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指导全市智慧城市建设;负责向上级领导小组汇报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建设进度。
    
    (3) 产品策划组:负责智慧城市相关产品规划,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负责策划和引导运营商、厂商进行智慧城市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4) 政策法规组:负责制定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法律法规,适当向参与项目建设的运营商、厂商倾斜,保证产业链的形成;负责制定智慧城市相关技术标准和运行规范。
    
    (5) 资金筹措组:负责制定智慧城市近期、中长期发展的经费估算;负责向市发改委、财政局沟通汇报,积极争取资金投入;负责向社会融资,筹措项目建设相关经费,引导运营商、厂商加大投资力度。
    
    (6) 技术和专家顾问组: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关键技术攻关;负责智慧城市建设各领域建设的技术指导,示范项目和建设项目的技术审核;负责智慧相关产品的技术审核、把关;负责对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各级领导以及总体策划组、技术组、产品策划组等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负责对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关键节点、关键环节建言献策。
    
    (7) 工程计划组:负责智慧城市建设各领域建设进度的计划控制;负责监督检查智慧城市各运营商、厂商的工程实施方案、工程实施过程、运营管理的审核把关。
    
    (8) 人力资源组:负责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才的协调;负责引进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人才,提供咨询服务和实际管理工作。
    
    (9) 后勤保障组:负责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各专业组的后勤保障工作。
    
    (10) 监察审计组:负责监督指导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过程风险控制;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财务审计;负责项目建设相关各单位、各小组、各运营商的工程监理。
    
    (11) 国际合作组:负责对涉及国际合作、向国外采购相关的事务协调工作;积极引进外资和跨国企业入驻杭州投资建设。
    
    (12) 新闻宣传组:负责对广大公众媒体宣传智慧城市建设的进度以及相关公告、通知,引导社会积极投入到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当中。
    
    6.2.2 杭州智慧城市运行分项组织架构
    
    各委办局成立执行小组,负责专项系统的具体实施工作,其中市公安局负责智慧公共安全分项系统,市交管局负责智慧交通分项系统,市卫生局负责智慧医疗分项系统,市城管局负责智慧城管分项系统。各委办局执行小组下设分项承建单位指挥部,负责专项系统的具体建设工作,承建单位指挥部包括质量部、硬件部、软件开发部、项目部、保障部和采购部,各司其职,确保专项系统的顺利实施。
    
    6.3 运行体系规划
    
    6.3.1 项目融资规划
    
    杭州智慧城市运行体系投融资对杭州智慧城市投融资可选择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分类,通过分析杭州智慧城市投融资模式的构成要素、影响参数,构建出了杭州智慧城市投融资模式选择决策模型。并利用杭州智慧城市投融资模式选择决策模型对杭州智慧城市的四个个建设项目进行了分析,对每一个项目提出了投融资模式的选择建议。
    
    6.3.1.1 项目融资模式分类
    
    围绕杭州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融资方式可选择三类:政府投资政府运营类、政府融资政府运营类、政府融资企业运营类:
    
    (1) 政府投资政府运营类
    
    政府投资政府运营,指政府自己投资建设项目,建成后政府自己管理运营。政府投资政府运营模式可以采用代建制管理方式,即政府通过招标,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代建单位),由其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工作,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政府)。代建制管理即代理建设管理,是通过委托——代理关系的确立,由代理方对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管理的一种方式。
    
    该类项目投资运营模式完全由政府主导,项目的投资和运营都是由政府单独进行,可以进行全程管理,具有保密性强、监管方便、运营灵活等特点。
    
    (2) 政府融资政府运营类
    
    该类项目运营模式是政府融资建设,并且项目建成后也是由政府来运营,包括BT、BLT模式、国内发行债券。
    
    目前采用BT、BLT模式筹集建设资金成了项目融资的一种新模式。该模式可以实现投资多元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不但有效地减缓政府财政压力,而且由于其机制新、管理活、权责明确,比传统的政府单独投资建设模式更为高效。
    
    (3) 政府融资企业运营类
    
    该类项目运营模式是政府融资建设,并且项目建成后由企业来运营,包括BOT、BOO、BOOT模式。
    
    6.3.1.2 投融资决策模型
    
    通过对智慧城市投融资模式分析,根据项目区分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可初步得出整个智慧城市投融资模式选择过程的逻辑框架。
    
    6.3.1.3 投融资模型选择参数
    
    根据项目的特点,模式选择所参考的指标参数为:可经营性、收益性、对企业的吸引力、保密性、运营成本、管控难度、建设难度、准入门槛。八个考评指标中可经营性、收益性、对企业的吸引力与是否与促进企业投资正相关即,强:3分,中:2分,弱:1分;保密性、运营成本、管控难度、建设难度、准入门槛与是否与促进企业投资负相关即,强:1分,中:2分,弱:3分。同时根据投融资决策模型可得出各个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如下图:表 6?2: 融资模式选择参数评分表
    
    综上所述,根据各大领域的特点其项目运营模式分类如下:
    
    (1) 政府投资政府运营类
    
    智慧公共安全系统具有可经营性弱、收益低、保密性要求高、准入门槛高、对投资方吸引力小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这类项目必须由政府投资政府运营。
    
    (2) 政府融资政府运营类
    
    智慧医疗系统、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具有可经营性弱、收益低、保密性要求高、准入门槛高、对投资方吸引力小等特点,但由于所需资金巨大如果完全由政府直接投资将导致政府财政资金短缺,这些特点决定了这类项目必须由企业投资政府运营的融资运营模式。
    
    (3) 政府融资企业运营类
    
    智能交通系统这些项目具有可经营性强、收益高、准入门槛低、保密性要求不高、对投资方吸引力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该类项目可以采取政府融资企业运营的融资运营模式。
    
    6.3.1.4 投融资实施方案
    
    根据以上内容可知,杭州市各大领域的投融资运营模式共分为三类:政府投资政府运营类、政府融资政府运营类、政府融资企业运营类。
    
    (1) 政府投资政府运营类
    
    该类项目实施方案可分为:立项阶段、招标准备阶段、招投标阶段、合同谈判与正式签约阶段、建设阶段、移交阶段共六个阶段。
    
    (2) 政府融资政府运营类
    
    BT类项目实施方案可分为:立项阶段、招标准备阶段、招投标阶段、合同谈判与正式签约阶段、建设阶段、移交阶段共六个阶段。
    
    (3) 政府融资企业运营类
    
    BOT项目实施方案可以分为立项阶段、招标准备阶段、招投标阶段、合同谈判与正式签约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移交阶段共七个阶段。
    
    6.3.2 项目实施规划
    
    为了保障智慧杭州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针对将要建设的各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控制。管控内容主要包括:进度控制、资金使用管理、分包商管理、质量管理、风险控制、成本控制、试运营、项目验收等。
    
    6.3.3 运行维护规划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规模庞大,运行维护更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维护水平。整体服务目标共分为运维服务目标、组织结构、运维服务内容、运维服务方式,分项服务目标包括故障响应、分项组织和人员、安全保密、维护交接、运行培训。运维阶段内容主要包括:服务目标范围与期限、组织管理机构、运维服务内容、运维服务方式、运维管理等级服务标准、应急处理等。
    
    6.4 运行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城市的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交通、医疗、环保等各方面,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完善的保障措施不可或缺。
    
    6.4.1 加强组织领导与工作协调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杭州市建设的多个方面,建议成立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市领导为副组长,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城建委、市交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规划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信产办等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参加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统筹推动总体规划以及重点领域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
    
    6.4.2 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法规和政策
    
    加强智慧城市推进工作的立法,将智慧城市规划设计、重点领域示范工程建设、产业规划和发展纳入法制化管理。加快完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融合、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推进现有地方法规的修订,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制定鼓励重点领域示范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修改和完善重大项目的实施办法。加快制定杭州智慧城市运行评估体系和绩效评估管理办法。建立项目问责制,将绩效评估结果纳入领导干部工作实际考核内容。
    
    6.4.3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加大对智慧城市相关项目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市科技计划和各种市级计划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部门、经济综合管理和各相关产业部门对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与支持,争取更多的试点、示范项目落户杭州。可以设立“智慧城市”专项资金,市直有关部门和开发区每年单列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增强政府调动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能力,同时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国际资本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
    
    加快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
    
    6.4.4 构建智慧城市运营机制
    
    结合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实际情况,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智慧城市运营机制。坚持智慧城市运行以“运维周全、服务到家”为宗旨,实现杭州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零风险、零故障”,根据日常监测数据预测系统潜在故障,进行故障提前解除。
    
    6.4.5 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要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注重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高层次人才再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以推进智慧城市重点领域示范项目为载体,打造规模宏大、领域全面、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6.4.6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和检查
    
    在杭州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市各委办局要会同智慧城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估、滚动调整和监督考核机制。各区、各部门要依据杭州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做好相关领域“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关工作,落实规划目标、建设内容、重点领域示范工程和政策保障,加强对本地区本领域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估和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反馈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优化规划实施方案,确保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时期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7 杭州智慧城市产业体系规划
    
    7.1 产业带动的预期目标与考核指标
    
    7.1.1 产业带动的预期目标
    
    杭州市智慧城市产业发展应遵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做专做精、现代服务业做细做深”的总体目标,不断扩张产业规模,完善产业体系,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杭州市智慧城市产业规模化、纵深化和高端化发展,构筑实现中部率先崛起和两型社会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产业支撑。
    
    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培育优势领域和主导产品为核心,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软件与信息技术等产业,培育三网融合、网络增值服务等新型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全国物联网及云计算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基地和全国信息服务及服务外包基地。完善配套体系,延伸产业链,培植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和集团,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实现杭州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加快信息化与制造业的渗透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全面渗透、综合集成和深度融合,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工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逐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两化融合”示范基地,“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引导工程。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子、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推进设计数字化、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加快“两化融合”。以大型企业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杭州规模巨大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提升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协作能力,形成智慧杭州建设有利的制造业应用体系。搭建公共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大对中小企业服务力度。
    
    加快信息化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信息化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改造提升优势服务业。全面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在金融、外贸、税收、海关、民航、铁路、公路、水运、邮政、钢铁、石化、汽车、建材、农业等领域的普及和深化,建立大型企业电子商务购销平台和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企业和行业应用示范。健全电子商务政策法规体系,加快信用、认证、支付、标准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保障网上交易安全。建立杭州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满足杭州长三角大型物流枢纽发展的信息化要求。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鼓励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信息化应用。加快旅游、会展、酒店、餐饮等服务信息化,构建高效便捷的网上旅游综合服务平台。
    
    7.1.2 产业带动的考核指标
    
    到2015年,杭州智慧城市产业实现“415”的目标,显着提高智慧城市产业对杭州经济的带动作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超过3500亿元,力争达到4000亿元;
    
    ——主要制造业总收入规模超过9000亿元,力争达到10000亿元;
    
    ——现代服务业总收入规模超过4500亿元,力争达到5000亿元。
    
    从产值规模上,杭州智慧城市产业发展主要任务为“145”产业发展计划:
    
    ——集全市之力促成1个产值过6000亿的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在十二五末的产值达到6000亿元。
    
    ——重点打造4个产值过1300亿元的产业,其中,旅游休闲产业达到1700亿元;信息软件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达到140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达到1300亿元。
    
    ——发展壮大5个产值超过千亿元的产业,具体包括:金融保险业达到1000亿元;电子商务达到在十二五末达到1000亿元,物联网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达到1000亿元;新能源产业达到1000亿元
    
    7.2 产业体系架构
    
    杭州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以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为导向,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全力打造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高技术产业基地。我们所提出的杭州智慧城市产业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杭州智慧城市产业体系分为智慧城市建设支柱产业及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产业两大部分,智慧城市建设支柱产业带动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产业的发展,同时,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产业的发展支撑着智慧城市建设支柱产业的发展。
    
    7.3 产业体系规划
    
    7.3.1 智慧建设支柱产业发展规划
    
   (1) 物联网产业规划
    
    建设目标
    
    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年产值超1000亿元。
    
    产业布局
    
    以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江)和余杭仓前创新基地为核心区,其他主城区及萧山、余杭(除仓前创新基地之外)、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协同发展构成支撑区,以及临安、富阳、桐庐、建德和淳安等五县(市)构成拓展区,全力构建覆盖全市、产业链体系健全、配套能力强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网络,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一网三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格局。
    
    重点发展内容
    
    ——加快推进“智慧中国?智能杭州”4433工程
    
    ——杭州物联网示范工程——车联网
    
    ——加快杭州市云计算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以软件产业优势作为着力点培育新兴产业;
    
    加快物联网技术应用,积极改造传统产业;
    
    加快建立标准化体系,尽快掌握市场主动性;
    
    发挥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效整合产学研资源;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协调保障产业化推进。
    
    (2) 云计算产业规划
    
    建设目标
    
    到2015年,总产值规模达到200亿元。
    
    产业布局
    
    主要布局在西湖区转塘科技经济园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大网新产业研发基地。
    
    重点建设内容
    
    一是以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发展。
    
    二是突破虚拟化核心技术。
    
    三是推动云端设备制造产业。
    
    四是研发云计算管理平台。
    
    五是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
    
    六是构建云计算安全环境。
    
    (3) 软件与信息外包业规划
    
    建设目标
    
    到2015年,由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带动的软件与信息外包产业产值规模达到1500亿元。
    
    产业布局
    
    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ITO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区)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BPO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区)
    
    环浙大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区
    
    多个服务外包孵化园和专业园
    
    重点发展内容
    
    浙大网新研发及生产中心、高新区网络与通讯设备基地、杭州音视频产业软件园、华为杭州二期生产基地、杭州数字电视产业基地、网易公司网络游戏研发生产基地、阿里巴巴软件生产基地、杭州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生产基地、杭州移动TD产业园、拱墅区北部软件园。
    
    7.3.2 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产业规划
    
    (1) 制造业规划
    
    u 高端装备制造业
    
    建设目标
    
    到2015年,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1200亿。
    
    产业布局
    
    主要布局在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包括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前进工业园区、空港经济开发区);拓展在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包括临安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临安经济开发区、余杭创新基地)的布局。
    
    重点发展内容
    
    ——智能制造装备。重点项目:中控技术(富阳)有限公司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生产线、
    
    ——轨道交通装备。重点项目或基地:中国南车轨道车辆产业园、大型盾构机研发制造、西子孚信科技有限公司地铁屏蔽门项目。
    
    ——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或基地:易辰浮特汽车零部件工业园。
    
    ——涉海(水)工程装备。
    
    ——航空配套装备。重点项目或基地:主要杭州杭锅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大型重型装备生产基地(二期)、西子集团大飞机配套附件项目。
    
    u 生物产业
    
    建设目标
    
    到2015年,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
    
    产业布局
    
    杭州生物产业基地空间布局包括核心区和扩展区。其中,核心区位于杭州经济开发区“新药港”产业园区,扩展区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区、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城西科技创新孵化区块为重点;余杭经济开发区以生物医药为基础,向新型制药领域拓展;富阳经济开发区突出中药材提取、加工和中成药、植物药开发;临安经济开发区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快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和功能性生物保健品。
    
    重点发展内容
    
    ——生物医药。引进国际大公司、研发中心和专业人才,发展创新药物、生物疫苗、诊断试剂、现代中药、生活保健品五大领域;积极进入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前沿技术领域。
    
    重大项目:默沙东医药项目、军科天龙创新药物产业园、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赛诺菲安万特医药生产基地、杭州海正药用植物有限公司富阳生产基地、浙江爱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浙江易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艾康生物(杭州)有限公司抗肿瘤新药开发项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平台(萧山)、桐君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生物农业。以服务长三角都市农业发展和全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为重点,结合杭州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实际,突出发展农业良种、生物农资、农产品加工、海洋生物、淡水养殖生物等五大领域,努力将杭州打造成为长三角重要的生物农业基地。

    u 环保产业
    
    建设目标
    
    到2015年,环保产业实现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
    
    产业布局
    
    重点布局在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包括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前进工业园区、空港经济开发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包括临安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临安经济开发区、余杭创新基地)。
    
    重点发展内容
    
    ——LED新光源。
    
    ——节能设备与产品。
    
    ——环保设备与产品。
    
    ——资源循环利用设备与产品。
    
    ——节能环保服务。
    
    重大项目:中国节能投资公司环境与能源产业基地项目、台湾中强广电集团LED生产线及新型笔记本电池项目、杭州士兰明芯科技有限公司高亮度LED芯片生产项目、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安全与环境监测系统生产基地、杭州海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LED芯片及应用项目、杭州柏年标识制作有限公司LED及太阳能技术应用。
    
    u 新能源产业
    
    建设目标
    
    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产业布局
    
    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主要布局在萧山区、高新区(滨江)、杭州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风电设备主要布局在萧山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和桐庐县;新型电池产业主要布局在在萧山区和西湖区;生物质能、潮汐能、核能设备主要布局在在萧山区和桐庐县。
    
    重点发展内容
    
    ——太阳能光伏。
    
    ——风电装备及关键零部件。
    
    ——核能、水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发电装备。
    
    重大项目:西溪光伏产业园、杭州太能硅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SoG-Si生产线项目、杭州集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50MW单、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项目、上方能源技术(杭州)有限公司200MW薄膜化合物光伏生产设备制造项目、杭州聚隆实业公司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东方电气新能源设备(杭州)有限公司年产350台(套)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及装置、潮汐发电机组项目、浙江瑞迪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电动大巴动力系统生产项目、台湾铼德集团光伏发电设备项目、杭州圣照光电有限公司光伏太阳能设备项目、杭州铁路东站枢纽10MW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杭州天裕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量120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和研发项目、龙炎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和制造产业化项目、浙江富春江核电设备制造项目。
    
    u 新材料产业
    
    建设目标
    
    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
    
    产业布局
    
    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及孵化主要向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新材料产品的产业化和重大投资项目主要向江东工业园区、余杭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以及各区、县(市)经济开发区集聚。
    
    重点发展内容
    
    ——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材料
    
    ——有机硅材料
    
    ——光通信材料
    
    ——半导体照明材料
    
    ——电子与微电子材料
    
    u 纺织服装制造业
    
    建设目标
    
    到2015年纺织服装制造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
    
    产业布局
    
    余杭经济开发区、萧山经济开发区。
    
    重点发展内容
    
    ——丝绸。整合现有资源优势,重点开发丝绸与多种纤维混纺的新颖、特色面料,大力发展“高、精、尖”、多功能丝绸产品,打造国际性“丝绸之都”。
    
    ——化纤。以低污染、低耗能、高技术、高附加值为发展方向,在强化涤纶聚合、纺丝等化纤纺织产品优势的基础上,积极研发新型、高档、功能性纺织面料和差异化、功能化纤维。
    
    ——女装。以杭州女装品牌走向国际为目标,重点发展以工业化、规模化为基础的女装成衣产业,适当发展“定制服装”,加快推动女装产业链向设计、商贸、展览、媒体等领域延伸。
    
    ——家纺。围绕发展潮流化、功能化、个性化大家纺,创新运用大豆纤维、竹纤维、彩棉等生态健康新材质面料,加快发展中高档家纺,建设全国品牌家纺制造中心和世界家纺基地。
    
    ——羽绒。坚持国际化、时尚化、功能化、个性化、品牌化路线,完善羽绒被、羽绒枕、羽绒垫、羽绒睡袋、羽绒服等产品系列,开发适合四季使用的羽绒制品。
    
    u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
    
    建设目标
    
    到2015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销售产值2000亿元
    
    产业布局
    
    核心区域布局在大江东新城产业集聚区,逐步加大下沙副城、临平副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安经济开发区、桐庐经济开发区的汽车相关产业布局。
    
    重点发展内容
  
    ——汽车整车。坚持乘商并举,重点加强与境内外大型汽车集团的战略合作,优先发展乘用车,积极发展中高档大中型客车,培育发展载重汽车及专用车,形成乘用车以及客车、载重汽车(重、中)、各种专用汽车等门类较齐全的整车生产格局。
    
    ——汽车零部件。通过整车带动,着重发展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安全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和电子产品,大力推进产品结构由单一零部件加工向总成化、系统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与质量水平
    
    u 食品饮料制造业
    
    建设目标
    
    到2015年,食品饮料产业销售产值达到1400亿元。
    
    产业布局
    
    重点布局在杭州经济开发区,并逐步加大在淳安经济开发区(含文昌区块)的产业布局。
    
    重点发展内容
    
    ——饮料。巩固水饮料等优势产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积极发展果蔬汁饮料、啤酒、植物蛋白饮料、茶饮料以及营养保健饮料。
    
    ——优势食品。巩固优化优势产品,着力发展乳品加工、肉类加工、果蔬加工、方便食品制造、水产品加工、粮油食品加工、旅游休闲食品、食品添加剂制造等优势产业。
    
    ——特色食品。挖潜、提升杭州特色食品,推进传统食品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开发具有杭州特色的水产品、果蔬等深加工产品和餐桌食品。
    
    ——功能食品。大力发展功能性食品,开发蜂产品、维生素与矿物质营养剂、铁皮石斛、保健酒等药食同源滋补品。
    
    (2) 现代服务业规划
    
    u 文化创意产业
    
    1) 建设目标
    
    到2015年,由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带动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规模达到1300亿元。
    
    2) 产业布局
    
    环西湖文化创意产业圈
    
    环西溪湿地文化创意产业圈
    
    西溪创意产业园
    
    3) 重点发展内容
    
    ——动漫游戏业
    
    ——工业设计业
    
    ——建筑景观设计业
    
    ——广告业
    
    ——广播影视业
    
    ——新闻出版业
    
    ——全媒体业
    
    ——艺术品业
    
    ——教育培训业
    
    ——文化休闲旅游
    
    ——文化会展业
    
    重大项目:之江文化创意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玉皇山南国际设计创意产业园、太湖源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青化山“中国坞”文化创意产业园、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游戏天下。
    
    u 金融保险业
    
    1) 建设目标
    
    到2015年,由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带动的金融保险产业总产值规模达到1000亿元。
    
    2) 产业布局
    
    下沙区:“三纵三横”,即庆春路、凤起路、体育场路(东西向)以及延安路、中山北路和建国北路;
    
    其他重点金融集聚区:余杭区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区。
    
    3) 重点发展内容
    
    ——建立碳交易平台。
    
    ——建立标准化的运行管理流程,提升运行管理能力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体系,提高银行服务水平。
    
    ——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
    
    重大集聚区建设:钱江新城杭州金融城、庆春路金融服务带、延安路金融服务带、黄龙金融服务区、玉皇山南金融服务区、余杭金融创新园、滨江创投服务中心。
    
    u 旅游休闲业业
    
    1) 建设目标
    
    到2015年,由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带动的旅游休闲产业产值规模达到1700亿元。
    
    2) 产业布局
    
    以“三江四湖一山一河一溪三址”为重点发展观光游,形成观光游、会展游、休闲游“三位一体”的新格局,合力打响“游在杭州”品牌。
    
    3) 重点发展内容
    
    重大项目:西湖国际会议中心、南宋皇城大遗址公园(博物院)、南宋御街?中山路国际旅游综合体、西溪天堂二期、之江极地海洋公园、滨江旅游综合体(海潮公园)、丁桥皋亭山旅游综合体、湘湖商务旅游综合体、余杭径山生态度假旅游区、千岛湖国际商务度假中心旅游综合体、新安江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区、桐庐富春江休闲旅游度假区、富阳东大道城市小客厅综合体、临安天目山生态旅游综合体。
    
    u 电子商务
    
    1) 建设目标
    
    着力抓好电子商务的推广应用,积极实施电子商务进企业计划,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进农村、进政府采购。着力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积极实施网商培育计划、平台集聚计划、拓展数字电子、移动电子等电子商务服务。着力加快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为核心,加强产学研合作,构筑电子商务技术平台。着力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加速网络基础设施、物流配套体系、标准体系、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等支撑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阿里巴巴等领军企业作用,形成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拉长电子商务产业链,全力打造全国电子商务中心。到2015年,由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带动的电子商务产值规模达到1000亿元。
    
    2) 产业布局
    
    重点布局在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滨江电子商务集聚区、 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并逐步布局杭州市区,江南副城、下沙副城。
    
    3) 重点发展内容
    
    ——稳步推进电子商务。积极引导零售业、餐饮服务业名店,以及批发业和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率先建设商业门户网站,以电子商务整合供应链和经营业务,探索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实行网上洽谈、网上交易、网上结算,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和费用。
    
    ——构建网络商务平台。推进网上流通信息和商务平台建设,完善社会流通环境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技术将商贸企业散布在不同区域的服务网点联结起来,形成商贸服务平台。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重大项目:阿里巴巴淘宝城、阿里巴巴支付宝项目、下城星火电子商务产业园、滨江电子商务集聚区、江干东方电子商务园、下沙电子商务园。
    
    7.4 产业带动的保障措施
    
    7.4.1 加强政府领导,规划产业合理布局
    
    7.4.2 建立公共平台,实现部门信息共享
    
    7.4.3 倡导技术创新,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7.4.4 统一建设规范,加快标准制定步伐
    
   7.4.5 实施人才战略,提升团队运营能力
    
    7.4.6 加强渠道建设,构建多元融资体系
    
    7.4.7 重视资本运营,培育重点产业项目
    
    8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综合保障措施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城市的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交通、医疗、教育、能源、环保等各方面,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完善的保障措施不可或缺。
    
    8.1 加强组织领导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杭州市城市建设的多个方面,建议成立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市领导为副组长,市发改委、经信委、城建委、交委、科技、财政、国土规划、公安、城管、商务、卫生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信产办、电信、广电等部门以及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单位负责人作为成员参加领导小组。
    
    为全力推进智慧城市设计、建设、运营工作,需要举全市之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由领导小组出台智慧城市实施方案,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做好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制定工作,建立与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
    
    8.2 建立配套政策
    
    (1) 以政府为主导
    
    政府是智慧载体的整体组织者、管理者、保障者和直接的参与者,是智慧载体发展的直接动力。智慧载体建设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协调各方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市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推进体系,不断增强建设智慧城市的综合实力。
    
    (2) 建立规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
    
    结合智慧载体建设需求和探索实践,着力引进培育一批相关领域的标准法规研究机构。高度重视智慧载体建设相关的运营规则、法规规范、信息化技术标准、制度规则的创新和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制定和完善智慧载体建设方面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建设行为,确保最佳的投资、创业环境。并贯彻提高各项制度、法律、法规的执行能力,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
    
    (3) 建立配套服务体系
    
    按照配套先行,服务先行的理念,不加强交通、网络、通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环境,不断完善住房、餐饮、医疗、教育等相关的生活服务,建立多层次的配套服务体系。
    
    8.3 创新产业模式
    
    (1) 借助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搭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
    
    做好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基础工作,包括构建产学研信息沟通平台,举办对接会、成果展示会等,促进产学研各方的信息沟通与交流。要借助产学研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杭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创新资源,在科研机构与企业单位之间搭建一个产学研合作的桥梁。
    
    (2) 强化政府引导职能,统筹协调产学研资源
    
    产学研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涉及多个主体,要求在杭州市经信委的主导下建设运行,以便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一方面,鼓励杭州市科研机构将各种科技成果在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上发布、展示;另一方面,支持支持创新创业主体的设立和发展,引导企业通过产学研平台了解杭州市的科技成果和人才资源;基于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杭州市政府要发挥媒介作用,对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与合作的全过程进行评估管理。
    
    (3) 推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
    
    加大对创新创业主体科技研发的支持。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和产业联盟参与承担科技重大专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等。提高创新主体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政府通过补贴、奖励等措施,支持创新创业主体获得专利权、商标注册和版权登记;鼓励企业成立专利联盟,构建专利池,制定和实施商标战略,培育驰名商标、着名商标;支持创新创业主体参与创制标准、成立标准联盟,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应用。
    
    (4) 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健全创新产业化链条的有效模式。要制定配套制度,如科技金融、种子基金、交易补贴等,以企业为核心来组织产学研联合创新,并建立产学研合作的相互信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效机制,同时吸引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集成,完善创新产业化链条,以最快速度形成技术突破和实现产业化。
    
    8.4 构建运行机制
    
    本项目运行服务及管理主要基于ITIL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实际情况,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IT运行维护体系。系统运行服务及管理的目标是以?“运维周全、服务到家”为宗旨,实现杭州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零风险、零故障”,根据日常监测数据预测系统潜在故障,进行故障提前解除。
    
    为确保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部分能够连续、可靠、安全运行, 降低发生故障的几率,提高项目的运行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为智慧杭州各领域、各行业工作提供高效、可靠、便利的服务,构建基于ITIL的运行服务及管理体系,规范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臵管理、变更管理及发布管理等流程,并建立全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运维管理工作平台,实现杭州智慧城市系统、平台的分级预警、分时响应、快速恢复。同时为确保整个项目运行服务及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的开展,需要完成相关人员培训、日常维护、应急保障、模拟演练、备品备件管理、资产管理和文档管理等。
    
    8.5 创新体制机制
    
    构建与智慧城市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政府创新体制机制,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这是提高市场化程度的主要内容。二是合理的所有制结构体制。现在所有制单一,国有资产比重太大,要大力推进调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般竞争性的待业国有资产尽快退出,让市场去选择投资者,在市场中实行优胜劣汰。对垄断行业也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选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营造非公有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市场准入、审批办照、待遇、服务等方面,都要创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法规,改善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硬件建设,拓展市场运作领域,营造有竞争力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既要有“管”的本事,更要有“活”的能耐。
    
    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将改变政府的运作模式,对政府、企业的机制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产品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销售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服务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决策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内在的发展动力。加快企业的发展、地方的发展,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有一种自学的、主动的、不懈的活力。三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机制。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奖惩制度都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奖勤罚懒,优胜劣汰。
    
    8.6 资金保障到位
    
    智慧城市项目融资模式按照资金来源主要分为政府投资模式和政府融资模式。其中政府投资模式包括政府投资政府运营、政府投资企业运营两种;政府融资模式包括企业投资政府运营、企业投资运营等几类。城市资源可以分为非经营资源和可经营资源两种。根据不同的城市资源类型选择不同的运行与应用模式。
    
    加大对智慧城市相关项目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市科技计划和各种市级计划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部门、经济综合管理和各相关产业部门对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与支持,争取更多的试点、示范项目落户杭州。可以设立“智慧城市”专项资金,市直有关部门每年单列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增强政府调动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能力,同时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国际资本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
    
    根据每个建设领域的特点,在重要性、保密性允许的条件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对其中的一部分领域采取不同的投融资方式进行建设,这一部分可以由企业来承建,并赋予其一定的经营权。
    
    为参与建设的企业提供一些资金保障的政策和优惠。加快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机制。探索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模式,积极支持各领域建设的融资工作,尤其是要优先保障试点工程建设的资金,拓展科技信用贷款、科技金融保险、知识产权质押等特色融资业务。围绕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加大信贷力度,为参与建设的企业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服务能力,加大推进银团贷款筹组力度,保证重大建设项目资金的高效筹措。结合项目的特点,可以将投资密度比较大的分布工程押后施工,超前进行融资,时间及资金数量需要有余地。将智慧城市建设分期、分段进行项目分解,按分项目的适应性安排融资建设;优化投资方案,对项目的进度及投资目标进行跟踪管理。
    
    此外,积极吸引外部投资,积极吸引和鼓励具备雄厚资金、技术实力的国内外大型企业,尤其是央企,来杭州进行投资,并参与到杭州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并为其提供政策优惠和保障。
    
   8.7 强化人才培养
    
    进行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一个最重要的保障就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注重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高层次人才再教育,以即将推进的各示范项目为载体,培育一批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的引领作用,吸引业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引进海内外物联网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来杭州工作。同时加强与杭州高校、科研院所的协调合作,利用杭州充裕的教育科研资源,创新培养机制,制定和落实培养措施,在培养的过程中,发掘各种渠道,积极创造各种条件,鼓励人选积极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实践,并选派人员到具有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的其他城市进行参观学习,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