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龙景园旅游规划>乡村休闲旅游中心>经典民宿>正文

让阳光普惠乡村——关于民宿建设的思考

2018-06-03 龙景园网 龙景园 点击量:

 

民宿,旅游策划,旅游规划,旅游规划设计

民宿似乎满足了城乡双方相互交流的节点和产物的需求:乡村所需要的舒适便捷和城市所需要的自然和乡愁情怀,成为人们安放乡愁的地方之一。

让阳光普惠乡村

关于民宿建设的几点思考

百年前,曾有一批知识分子为乡村建设奔走呼号,从晏阳初的“定县实验”、到山东邹平梁漱溟主持的乡村建设研究院、黄炎培的徐公桥乡村改进试验区……百年后,知识分子的目光始终未曾远离这片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乡村在经历各种轰轰烈烈的运动后,在21世纪的今天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世纪初叶,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论述了他的城市规划构想,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形态。城乡一体,不是城市去占领乡村,或是把乡村变成城市,而是要坚持二者的整体统筹推进,真正实现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同步发展与相互融合。

 

而兴起的民宿建设似乎是城乡沟通交流的最好纽带之一,民宿建设也成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一环。它似乎满足了城乡双方相互交流的节点和产物的需求:乡村所需要的舒适便捷和城市所需要的自然和乡愁情怀,成为人们安放乡愁的地方之一。

民宿似乎是城市与乡村的集合,它需要有城市建筑的现代设计感舒适便捷的硬件,又保留乡村的美学和特点,融入乡村的民俗文化。

当民宿点燃乡村
机遇与转变

关于民宿建设与乡村发展,本刊曾撰有专文论述《从产业融合角度谈乡村旅游的发展》(2015年第3期)强调民宿只是载体,三产融合与农村经济发展才是目地。用民宿建设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农产品销售、农业产业的革新和现代化、农村电商的发展,甚至是农民思想的转变,带来农村新的蜕变。民宿和乡村旅游等三产要服务“三农”。民宿还能较快转变当前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为实际经济效益,两者相辅相成,实现共赢。

 

但摄影师周仰在《城里来的两面派的反思》中提出了这样的担忧:只有少数城里人借民宿在乡村赚了一票,农村也未有本质上的改变,是否会让游客和原住民在一个空间内成为两个平行的世界?

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要做的不是乡村的故步自封,或者全盘接受任意发展的放羊态度,需要政府理性谨慎地把控和调节,循序渐进,使民宿不要变成特定人群的乡村庄园,而是通过先期建设的一些精品民宿项目,成为示范促进整个乡村进步的现实教材。

 

松阳云上平田设计师之一何崴先生在深入松阳乡村后,谈到“我觉得唯一的贡献就是我们教会农民或者影响农民改变他的观念,让他知道他原来拥有的哪些东西是值得保留的,哪些东西是可以为他带来财富的,这点我们希望我们能做到,同时通过在不同地区的影响,让当地人有一个学习的样板。不是告诉他让他记忆怎么做,而是说去逐渐让他改变观念,让他逐渐地意识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拥有财富的。” 

这些理念可以代表像何崴这样一批有情怀有责任的知识分子投身农村的终极理想。所以他们在设计时,很好地和农民沟通,认真听取并尊重对方的意见,“因为虽然他不懂得设计但是他懂得生活,他知道他要什么样的生活,所以你必须要尊重他。”乡建里要有实际帮助村民的部分,更多地给村民带来文化上、经济上的自信。

 

正如德清“洋家乐”的发展历程一样,第一代的民宿产品最初由洋人在莫干山脚开办,第二代产品的主人大都是来自上海、杭州的专业设计师,而如今,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民宿已渐成产业规模,第三代的民宿主人已向当地农二代、农三代转变。

正是因为这些引领未来休闲度假方向的民宿建设,带给了农村更大的意义:农民们开始重新审视家乡和自家老宅的价值,学着具有审美意味地妆点它们,这样的点滴改变,终将会从内里改变乡村的外貌和内心格局。

 

在农村民宿建设中,只有认清民宿的载体地位,通过民宿产业带动的资产收益、劳务收益、农产品变现收益、创业收益等全方位的产业经济链条,才能真正发挥民宿对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才不会割裂城市和乡村、城里人和农村人的发展关系,让城乡鸿沟越拉越大。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