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龙景园旅游规划>乡村休闲旅游中心>乡村旅游研究>正文

浙江省桐庐美丽乡村考察感想

2018-06-03 北京龙景园 龙景园 点击量:

没去桐庐之前,就已在不同的场合与它多次相遇,变成了挥之不去的念想。富春山居图之美名,杭州都市圈的区位,让我一方面觉得桐庐之美神秘且大有可期,另一方面也不免生出一些隐忧,桐庐之美是否仅在于风光之美?“美丽乡村”除了风貌之外是否还可以发掘出足以借鉴与推广的模式与做法?

乡村旅游

带着最美乡村究竟有多美、美在何处的疑问,笔者于2014年春对桐庐的芦茨、荻浦、环溪、深奥、阳山畈等乡村以及桐庐新老县城作了一番实地调研。现将一点感想略述于此,与大家交流,也希望为我国当前关于乡村可持续发展与建设的讨论增添一点佐料。

从自然本底角度来看,桐庐确实有着太多令人艳羡的资源。富春江由南向北穿过桐庐,丰富的水系串起县域各个组成部分,不仅提供着生活及生产所需的水资源,更赋予了这里独具特色的灵动气质;富春江两岸起伏的山势与水体相互交融,层峦叠嶂、清新怡人,难怪范仲淹赞之“潇洒桐庐”。

与自然造化留下的奇山秀水相比,桐庐人对自然环境的改善更让人惊叹。县城有序的规划与设计,乡村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传统风貌与历史文脉的延续都显示着桐庐人建设优美人居环境的意愿、能力和水平。山山水水固然不可复制,但人居环境的改造却有迹可循。因此桐庐乡村的美,不仅美在自然禀赋和历史遗存,更美在它们是“修得起,回得去”的地方。

如果说“人、地、钱”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那么对于乡村建设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人”和“钱”,即经济要素的投放与对人的吸引。经济上“修得起”与人能“回得去”是乡村发展最为重要的两个基础,桐庐的乡村建设给予我的启发主要就在这两个方面。

经济上“修得起”包含两个方面的理解:首先乡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需要资金投入,第二资金投入是有限的,因此要有规划、有侧重。

虽然在要素构成与发展路径上与城市有所不同,但究其实质,乡村与城市一样都是处在不停演进的社会大环境里的聚落。因此将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局部逐渐衰老的现实,并通过自我更新以与社会的整体发展相调谐,否则纵使曾经具有多么优越的发展条件,也将逐渐落后于历史的步伐,褪去原有的优势与光彩。

为了扶持城市以及工业的发展,我国乡村地区长期以来受到的基本都是挤压甚至剥夺,从而导致大部分乡村地区要素严重流失,乡村聚落空间与社会构成不断异化直至瓦解。乡村的复兴与可持续发展必然是一个促进要素回归进而自由流通的过程,首先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必须的投资以恢复乡村的基本聚落功能。

浙江省自2003年开始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及2008年以来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使得包括桐庐的特色、精品村在内的浙江省所有“美丽乡村”在财政上均获得了较大力度的扶持。

以桐庐芦茨村为例,村里共获得了3000万元的财政投资,其中1500万元来自杭州市,其余由省、县两级财政补贴。投资的重点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配套(见图1),并在维持、优化原有基本空间格局与肌理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旅游与产业发展进行明确的引导与扶持。

区别于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出现的精于表面粉饰而疏于基本服务完善的乡村建设做法,桐庐的乡村建设整体以原有风貌为主,没有太多人为的整修与重置,而是重在环境整治,重在交通、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以及村民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完善(见图1、2)。

从荻浦村提供的规划建设前后对比图片可以看到,村庄整体并未进行翻天覆地的建设,但经过较大力度的环境整治后,村庄面貌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见图3)。虽然也有对建筑外貌的整饰,但做法上多以当地原材料进行局部修复,看似简单实则处处务实、用心,方案研究与制定乃至工匠的选用都比推倒重建的难度更大。

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仅为游客带来了便利,同时大大推进了桐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既便捷了将其自身独有的乡村特色向外展示的途径,也为留住本地人口、吸引外来人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乡村可达性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餐饮、民宿、休闲度假甚至景观地产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支撑。虽然桐庐的实践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但乡村建设要“修得起”就不能将之当做一场运动、一蹴而就。可持续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进行投入,才是培育、提升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益做法。

人能“回得去”是检验乡村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它也包含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乡村具有吸引力能够吸引人回去,二是乡村传承着历史,让回去的人不觉得陌生。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居环境都只是“美丽乡村”的物质载体,乡村的美丽来自于它的生机,也即人的存在与文化的传承。快速的城镇化浪潮使得所有乡村都面临着人口流失的困境,尤其是青壮年人口的流失。

在农业生产效益短期内难以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如何使乡村居民愿意留下,如何重构乡村的吸引力并保持乡村地区的发展活力,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