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龙景园旅游规划>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古城古镇古街>正文

北京历史街区微更新实践探讨

2018-06-04 龙景园网 龙景园 点击量:

旅游策划,旅游规划,旅游规划设计

导读

本文通过对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白塔寺历史文化街区等3个案例的概要介绍,展示了北京历史街区微更新实践的历程。

3个案例因街区特点的不同,各自的目标导向与工作模式均有不同。其中,大栅栏街区侧重整体业态品质的提升,东四南街区侧重街巷与院落公共空间环境的改善,白塔寺街区则汲取了经验,两者并重。

随着时间推移,3个街区的成效获得认可,微更新的理念亦从个体实践到被广泛接受。而基层政府、技术部门、实施主体三方的紧密合作,以及属地居民的理解与支持是成功的关键。

一、街区微更新共识形成

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坚持旧城整体保护”,并确定了10条保护内容,但在落实的时候则一直显得不那么实在,总是通过各种变通的方式不遵守。

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之后,北京整体保护的共识一下子就达成了,各级政府和委办局以至开发商们都积极主动,表现出的真切态度比预期的更快。

紧接着,北京进行的总体规划修改里又明确提出要减量发展。在这样两个力量推动下,历史街区的命运有了彻底的转变。

第一,中央指示明确,必须照办;其次,没有了增量的可能,也就缺乏了开发的动力,必须寻找新的方向。由此,历史街区终于全面走上了微循环、微更新的道路。

二、街区微更新实践概述

1、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

北京最先全面开展街区微更新的历史街区应该是位于旧城核心区域的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它位于天安门广场西南侧,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商住混合区,一直充满活力,但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差,业态向低谷滑落,外来人口大量聚集,居民生活条件与环境以及商业旅游环境都变得较差。

2003年,区政府将街区交由区属公司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操盘(以下简称“大投公司”),希望他们能通过运作促进街区整体提升。

大栅栏的更新较为谨慎,主要是因为街区内商户比例高,疏解难度大。为此,大投公司采取的方法是慢慢与居民谈,居民觉得条件合适就走,觉得不合适就留,或者回去慢慢想,想好再来谈。就这样,几年下来疏解了一些人口,腾出了一些院子、房子。

大投公司的思路是一定不能急于求成,要让街区慢慢生长变化,逐步提升,并确定了3个主要任务:

第一,大部分居民商户不会离开街区,必须为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

第二,既然街区要逐步更新,就得加强对房屋的修缮、胡同环境的改善,让传统风貌得以延续;

第三,怎样利用这些腾退的房屋,补充街区欠缺的公服设施,并引进能提升业态水平的商家。

关于前两个任务,以前也经常做,但都是自上而下单方面完成,此次改进了工作方法,将改造修缮方案与居民见面,听取他们的意见,以获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进而又组织居民整理门前环境。

第三个任务是比较难的,因为腾出的院落和房屋是星星点点散布于街区,产权混杂,大投公司只掌握其中的几间房。这样的空间如何利用,是一大考验。在寻求方法的过程中,他们接触了北京国际设计周这个平台,发现了一些跨界的人,可以不依附于大型的办公商业场所,倾向并善于利用具有特色的小空间。

为此,大投公司用自己的房屋资源参加了2012年的设计周,为一些好项目提供了展示的空间,谓之“领航员计划”。其中一部分在设计周之后就落地生根了,包括咖啡店、书店、服装设计店、音乐制作室等。

2、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

东四南与大栅栏性质不同,以居住为主,街区总体很安静,原住民较多,虽然也存在生活条件待改善的情况,但比较而言,没有很强的人口疏解压力,故并未引入实施主体。在开展保护规划的时候开展了两项工作。

第一项是加强社区人文教育,即通过开展面向居民的文化活动,挖掘社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价值,强化居民共同的记忆,形成共建家园的意识。具体包括:编写胡同口述史,以胡同茶馆的形式定期举办北京文化讲座,组织居民商讨、签订社区公约等。

第二项主要工作是促进居民院落环境的提升。北京的历史街区内,独门独户的四合院已经不多,多为大杂院,院内堆满了居民常年不用的废物,天上晾衣绳纵横交错,地面也多是坑坑洼洼,还有相当一批是低洼院。协会希望能协助街道和社区,将居民动员起来,参与院落环境提升的活动,开展了“咱们的院子”,希望能够一起找回院子里的惬意生活。

2015年,东四南也参加了北京设计周活动,主题是“为人民设计”,即将协会的工作向居民、公众宣传、展示,由此吸引了更多有意愿的机构进驻,协助街道、社区和协会开展工作。

3、白塔寺历史文化街区

白塔寺历史文化街区占地37 hm2,常住人口1.3万,是个以居住为主,兼有一定商业量的区域。街区中有19%老龄人口,50%外来人口;4000余栋建筑,其中70%的建筑质量较差;807个院子,其中90%没有院厕;胡同里全是车;还有一条著名的铭牌制作一条街,面貌不佳,要改善民生、恢复风貌、功能升级,困难重重。

2013年,投资方、规划院、街道办三方发挥各自所长:街道是白塔寺地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主体,了解居民需求;公司具备实践经验和资金实力,可为旧城更新提供实践空间与资金保障;市规划院具备持续稳定的专业技术力量,具备整合专业资源、影响政策制定的能力。

在实际更新过程中,规划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从最难的交通开始,如由于街区边界是城市道路,便在路下开挖停车库,解决周边居民停车难问题成为首选。同时,加紧市政设施的规划也是重点。

投资方在几年中跟居民协商腾退出约70个院子,但并未急于简单地出租出售,而是做了长久的规划。先是引进一家公益组织,以为当地居民服务为己任。

中心通过访谈,了解社区居民需求,开办青塔健康讲堂,为孩子们开设小影院,设立了书画社、胡同手艺社、白塔口述史、胡同之声合唱社,免费开展书香文化活动。

随着中心的成熟,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北京四合院博物馆以及白塔寺社区营造中心。针对老龄人口多的现状,利用手中的房屋资源增设养老院。

同时展开定向邀请,将有意愿的设计师组织起来,对腾退的房屋在功能布局、材料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获取了不少好作品。这既为街区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建筑师也得以实现梦想。

针对白塔寺的商业街区,投资公司与商家协商,对其店面、陈设、标牌等进行个性化设计,既能更好地满足店家的售卖需求,又能让店面的品质得以提升,同时让店家的占道经营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小结

北京微更新的模式是依据街区特点各有侧重的,且在理念与操作方法上是有较大进阶的。

大栅栏街区鉴于街区商业氛围浓厚的特征,侧重点是在业态品质提升上。东四南街区是一个学院派理论如何与基层政府实践有机结合的探索。

基于街区以居住为主的特点,重点是协助并带动居民提升自身居住条件与环境,保护并传承传统文化与风貌。白塔寺街区启动晚,可以快速汲取前两家的经验并将其融为一体,没有走太多弯路。

三者共同之处是都借助了设计周及互联网新媒体的平台推广宣传自己的理念。其共识是能促进良性循环的基础,当居民、市民觉得好就会夸奖政府,从而引发其重视并转变态度,进而会逐渐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或破冰政策,调整机制、适应需求。当街区有了适宜的土壤,实施主体、商家、居民都会安稳地在此生根并和谐共处。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