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赏草原美景 共览古镇文化 共品打树花传统民俗 本报邀百名读者(3)
2018-06-08
未知
zhangping 点击量:
“打树花”是河北省张家口蔚县暖泉镇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是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其壮观程度绝不亚于燃放烟花。后来,暖泉镇每逢元宵佳节期间“打树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打树花也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树花是一种原始的焰火,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冶制工匠倾倒陶锅中残余铜汁的劳动过程。打树花即把炼铜、铁时的残液泼洒到地面、树干或墙上,而形成的漂亮烟花。“打”字源于古时的铜匠作业,之所以称之为“打制”或“打”,是因为铜匠并不炼铜,与冶炼浇铸之类的工艺无关,他们只是以铜板或铜片为原材料,用锤子之类工具敲打出诸如铜壶、铜锅、铜瓢、铜铲、铜锣、铜茶盘、铜锁之类的器皿来。后来,打树花演化为民俗活动,树花专指用于驱逐鬼神的社火。
至今,在我国山西、河北两省北部交界一带的民间仍有打树花活动流传。近几年,河北蔚县暖泉镇还把打树花申请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给打树花这一古老的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早记录打树花活动的,是唐代诗人李白,他在《秋浦歌十七首》中写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从李白的诗中可看出,唐代的冶炼工人倾倒铜渣时“打树花”的情景,紫烟中红星乱闪,极为美丽,并且有声有色,伴以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