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6 网络文摘 点击量:
第一部分为特色小镇的缘起
针对特色小镇新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进行政策解读、概念分析和现状研究,紧抓特色小镇的实际内涵,并提出特色文旅小镇在规划建设中的机遇与问题;
在我国深化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特色小镇已成为下阶段发展的重点,国家领导也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做出重要批示,博势智库体现了以下五方面建设要点:①供给侧改革的重大创新②新型城镇化的创新发展模式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尝试④新常态经济升级转型的重大抓手⑤大有可为、各地应因地制宜借鉴。这些特征都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要点在。从政策的延续性上看,特色小镇的高峰期是2016年,继我国新型城镇化、宜居小镇、全国重点镇、美丽乡村以及新常态等政策发展的延续,是以城镇化发展为北京的热点抓手。
首先,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发展动力已经从出口导向、工业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向内外双源、多元化驱动模式,而城镇化的格局,也从大城市为主导的单向拉动动力模式转向城乡统筹、双向引导的模式,因此,在城镇化动力与城镇化格局双重转变的发展背景下,为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和空间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历史机遇与空间平台。
2016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了《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对比划定美丽特色小城镇与美丽特色小镇的概念,进一步确定了特色小镇的建设要素。文中指出,特色小镇主要是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而特色小城镇则是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两者相得益彰、互为支撑。发展美丽特色小(城)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
今年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127个小镇的名单,博势智库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由于兼顾各省指标,特色小镇东中西部分布相对较为均衡,很难像四批传统村落一样从中提取在全国的空间分布规律。但从特色小镇的类型来看,历史文化型、旅游发展型、民族聚居型占了70%。由此可见,文化旅游型小镇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一大突破点。旅游发展型能更大限度地合理开发个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提成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保持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由此可见,申报旅游发展型和历史文化型申报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
第二部分为文化旅游与特色小镇关系思考
本部分以文化旅游为切入点,从品牌塑造、文旅游IP、旅游要素配套等要素出发,分析文化旅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之间的带动关系;
整体而言,特色文旅小镇按发展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旅游资源型和旅游服务型。所谓旅游资源型,就是具备自身资源的,如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品牌餐饮、农业休闲、度假等资源,这些资源恰恰是和特色小镇直接相关的。另一种就是依托周边资源做自己的服务,成为旅游服务型小镇,如景区依托、体育休闲、国际风情、创意产业、生态示范、旅游产地依托等小镇。
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镇发展而言,小镇的天然资源禀赋较为不足,难以深入发掘,因此,发展思路应当着重于小镇特色的重塑和打造。除此之外,从“十三五”规划中也可以看出,文化旅游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常态,新常态本身既是一种时代的机遇,也是一种市场的挑战。现阶段,我国的旅游产业已经逐步成为了战略型支柱产业,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国民休闲度假的消费时代。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来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也给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环境,中央经济会议也明确的把旅游产业放在了扩大内需的首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树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新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
文化旅游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走入了强化内容,提质增效的时代。依此时代为背景,博势智库分析其旅游消费模式的转换,分析认为,从过去的产品消费逐步转变成了服务式消费,传统的空间是旅游消费的承载体,而现在的旅游消费模式形成了以空间为对象的消费形式,如北京三里屯、soho、南锣鼓巷等空间消费新方式的兴起,表明旅游已全面进入了空间休闲消费体验模式。除了休闲模式的改变,还有现阶段旅游消费模式的改变。过去的旅游消费是六大板块:吃住行游购娱,而现在的旅游目的地逐步成为了游客消费的对象,如上海新天地、酒吧街、传统老街等方式的兴起,未来的特色小镇也会以独特的文化符号的特征成为未来旅游消费的对象。
除了旅游新常态的出现之外,文化旅游的发展也面临来自国外市场的很大竞争与挑战。从2009年起,我国内陆或大陆旅游外汇收支由长期的顺差开始转为逆差,说明入境旅游的总收入低于出境旅游的总支出,并且近几年来的差距在逐步扩大。也真是由于出境游的不断增长,而入境游的逐步下降,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现阶段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供给不足与落后。同时,消费族群在逐步年轻化,更多的以80、90等青年族群为主,因此,旅游产品需要注入更多的创新元素,以满足主流人群的旅游需求,这也成为下一步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于此同时,旅游产品与旅游消费的推广也逐步进入到一个瓶颈阶段。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对旅游市场的冲击非常之大,与之相适应最有效的推广是以文化区别为核心的特征族群传播方式,而单纯依靠传统广告投放的方式对旅游产品进行简单的宣传已经缺失了一定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追求。
第三部分为特色文旅小镇的文化挖掘与规划实例
主讲人以当前的实际项目为依托,重点分析了四大类不同资源禀赋的特色小镇规划设计要点,包含生态文化小镇、红色文化小镇、地域文化小镇、历史文化小镇等,并从策划、规划两个层次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挖掘特色文旅小镇发展的出发点:
特色文旅小镇的建设,首先应当充分挖掘小镇发展的核心资源与旅游要素,明确小镇的旅游资源禀赋特征。其次,应当梳理明确旅游小镇的发展主线和业务板块,确定旅游发展定位。最后,依据旅游发展主线及业务板块,设置相应的旅游服务产品,打造产品体系及核心品牌,树立旅游小镇特色名片。
2、创造特色文旅小镇发展条件:
特色文旅小镇的发展条件,博势智库从四个方面进行发展定位的梳理。从区域层面,特色文旅小镇的发展应当满足区域发展新格局下的城市战略新要求;从市场层面,需要符合区域市场需求特征,依托市场基础,形成文化旅游新品牌;从文化层面,应当深入挖掘小镇历史人文底蕴,实现小镇历史传统文化的复兴;从场地层面,应当从山水环境和建设条件出发,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特色,提供优美的特色小镇旅游环境本底。
3、旅游服务版本升级换代:
文旅小镇的旅游也在发展中不断的升级更新。立足于特色小镇的服务产品升级模式,博势智库立足旅游小镇发展模式,将其品级分为以下四个层次:传统的小镇1.0模式是精致景观的打造,是将景观做到精致优美,古镇通过良好的空间载体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小镇2.0的版本,则是活力业态营造,小镇中植入丰富的商业业态,通过完善的要素配置和功能组合提升古镇消费水平。小镇产品模式3.0版本,则是文化体验的塑造,增加小镇文化内涵的表达与互动体验,通过文化的深度感染与熏陶形成古镇的独特魅力。最后的小镇发展升级4.0版本,则是小镇创意创新元素的融入,包括文化的创意融合、业态的创新跨界等,通过文化与业态的横向跨越与纵向延伸,不断形成古镇新鲜而持续的吸引力。特色小镇的建设,应当是一种全新产品品级理念下的产物,在全民旅游的局面中,实现突围的品级保障。
4、特色文旅小镇的发展应当以文化战略为核心:
特色小镇的打造,是传统地产开发到文化品牌战略的准备,文化战略也是社会机遇变化中最根本的核心战略,因此,特色文旅小镇的开发,应当谋求文化与商业两种价值的相互平衡,从传统卖产品、卖需求的大众方式中剥离出来,创造一流的小镇价值与文化价值。
5、特色小镇是全新IP的构建:
2016年是旅游IP元年,博势智库认为特色小镇就是一种IP的体现,特色小镇的打造,应当具备一定的超越作品本身的IP代表符号,标榜小镇的符号性;更应当创造一种特色小镇的情感点,占据游客及公众的基本情感的某个位置;最后,应当把古镇的符号属性与情感点相结合,以传统故事或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感性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就是文化叠加与品牌形象塑造的完成。
第四部分为交流讨论
特色小镇的建设,从来就是多方利益博弈的最终结果,主讲人跳出项目之外,以第三方的姿态,讨论小镇建设的理想模式与实际运行的可操作性,形成利益共同体,进行相互的平衡与调整,共同推进小镇的建设与发展。
文旅小镇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凸显时代背景与政策背景的发展趋势,当前的特色小镇建设,是社会综合资源的集中爆发与体现,在全民旅游休闲与文化大发展的战略下,特色小镇的建设应当是尖端品级的打造与各方资源的整合。依靠文化包装小镇特色,充实小镇内涵;依靠旅游带动小镇经济,优化城镇发展,是将小镇的运行体系全面打开,融入到更为广阔的市场环境中去,与外部实现信息、文化、经济的全面交流,实现城镇化资源的层级沉降,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面对接的重要方式。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