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龙景园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正文

国家旅游局:《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2)

2015-02-13 北京龙景园 龙景园 点击量:



式中:
Dj——第j个设施单次运行最大载客量,可以用座位数来衡量。

4.2.2 日承载量

4.2.2.1 景区日承载量一般是指日空间承载量,日空间承载量C2由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
T——景区每天的有效开放时间;
t——每位旅游者在景区的平均游览时间;
Z——整个景区的日平均周转率,即Int(T/t)为T/t的整数部分值。

4.2.2.2 当景区设施承载量是景区承载量瓶颈时,或景区以设施服务为主要功能时,其日承载量取决于日设施承载量,日设施承载量D2由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
Dj——第j个设施单次运行最大载客量;
Mj——第j个设施日最大运行次数;
a——根据景区调研和实际运营情况得出的人均使用设施的个数;
通过系数a去掉单一旅游者使用多个设施而被重复计算的次数。

4.2.2.3 当旅游者在景区有效开放时间内相对匀速进出,且旅游者平均游览时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时,日最大承载量由以下公式确定C:

式中:
r——景区高峰时刻旅游者人数;
t——每位旅游者在景区的平均游览时间;
t0——景区开门时刻(即景区开始售票时刻);
t1——景区高峰时刻;
t2——景区停止售票时刻。

4.3 核定步骤

4.3.1 资料采集
应收集整理景区空间承载量、设施承载量、生态承载量、心理承载量、社会承载量等方面的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a)景区面积;
b)有效游览面积;
c)年均客流量;
d)停车场停车位数;
e)景区周围缓冲区承载量;
f)绿化面积标准;
g)噪声管理标准;
h)垃圾最大处理量。
4.3.2 指标选取
应根据景区所属类型与特殊性,结合景区敏感目标,按照空间、设施、生态、心理、社会五方面指标将数据进行归类,得出景区的基本空间承载标准。不同类型景区的基本空间承载标准参见附录A。
4.3.3 测算核定
应将空间承载指标和设施承载指标代入适合的公式进行测算,确定基本值;再根据生态承载、心理承载、社会承载指标进行校核。

5 景区旅游者流量控制
宜充分考虑空间承载量、设施承载量、生态承载量、心理承载量、社会承载量等多种因素,建立旅游者流量控制联动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疏导分流、预警上报、特殊预案等对景区流量进行控制(参见附录B)。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不同类型景区的基本空间承载标准示例

表A.1至表A.7给出了不同类型景区的基本空间承载标准示例¹)。
表A.1给出了文物古迹类景区示例。

 
表A.2给出了文化遗址类景区示例。

表A.3给出了古建筑类景区示例。

表A.4给出了古街区类景区示例。

表A.5给出了古典园林类景区示例。

表A.6给出了山岳类景区示例。

表A.7给出了主题公园类景区示例。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景区旅游者流量控制建议

B.1 景区最大承载量提升方向

B.1.1 空间承载量和设施承载量
a)合理分配游憩用地、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用地和旅游管理用地等。
b)将旅游者人均占路长度、人均占地面积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基于人文旅游资源或自然旅游资源不同的敏感度、旅游时段、旅游淡旺季等不同特性进行针对性控制。
c)景区投资规模和强度与内外交通运载能力和便捷度、景区供水供电能力相匹配。
d)景区食宿设施、游览娱乐设施、旅游购物设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e)加大景区安全卫生设施投入,提高景区垃圾处理率,保持景区的安全和卫生。

B.1.2 生态承载量
a)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削减污染源;完善环保措施,提高环境净化能力。
b)旅游活动不对景区所在地的空气、土壤、水、植被、野生动物等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
c)旅游活动不对景区所在地的景观多样性、差异性和稳定性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B.1.3 心理承载量和社会承载量
a)充分考虑旅游者的社会经济背景、人口特征等因素,有针对性地提高旅游者心理舒适度。
b)着力提高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旅游经济和旅游环境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旅游地居民在发展旅游过程中的心理开放度和舒适度。

B.2 景区旅游者流量控制联动系统

B.2.1 地方政府外部系统
地方政府组织所有相关部门,重点是交通与公安部门,构建一级指挥调度系统,对通往景区的外围道路入口和主要集散中心(地)进行流量监控,在景区外部进行引导、分流和截流。

B.2.2 景区内部系统
景区可建立包括门票预约、实施监测、疏导分流、预警上报和特殊预案五个步骤在内的旅游者流量控制系统,并与地方政府一级总控制系统联动,通过自下而上、内外联合,对旅游者流量进行控制。

B.3 景区旅游者流量控制流程

B.3.1 门票预约
景区逐步推广门票预约预售。在经上级价格主管部门与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采用预先支付享受折扣等方式引导旅游者提前订票,以有效预估旅游者流量。

B.3.2 实时监测
B.3.2.1 监测常态化
景区逐步推进旅游者流量监测常态化。采用门禁票务系统、景区一卡通联动系统、景点实时监控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景区流量监测的点、线、面布局。
B.3.2.2 信息平台化
景区通过公共媒体、景区渠道等,并结合智慧旅游新技术,利用移动多媒体、智能终端等多样化的旅游信息平台,及时公布景区旅游者流量,供旅游者参考。
B.3.2.3 预案有序化
景区通过监测数据,预测景区旅游者流量趋势,对景区旅游者流量实行分级管理,为疏导分流工作预案的启动提供依据。

B.3.3 疏导分流
景区内旅游者数量达到最大承载量80%时,启动包括交通调控、入口调控等措施控制旅游者流量。
B.3.3.1 交通调控
有针对性地启动交通运力动态调整预案,通过周边道路管控、区内停车控制、公交调度控制等措施削减旅游者,错峰接待。
B.3.3.2 入口调控
a)合理设计旅游者排队等候的方式和途径。通过开通快速入园通道疏导分流入口处旅游者。
b)通过折扣补偿、延长有效期、多种形式的通票等,减少景区入口或设备设施入口的旅游者数量。
c)在景区入口大门及售票区,增设电子显示牌,提供给旅游者最及时的信息。
B.3.3.3 区内调控
a)通过分时入园、高峰限时逗留,减少景区内旅游者数量。
b)在主要景点前设置电子显示屏,显示旅游者的密集分布情况,供旅游者合理选择下一个景点。
c)必要时根据预案,派专人将旅游者疏导至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或应急避难场所。
B.3.3.4 区外调控
通过线路优化、向周边景区景点分流等疏导措施分流旅游者。

B.3.4 预警上报
a)景区内旅游者数量接近最大承载量时,当向社会公告并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指挥、指导、协助下,配合景区主管部门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b)景区内旅游者数量达到最大承载量时,立即停止售票,向旅游者发布告示,做好解释和疏导等相关工作。

B.3.5 特殊预案
景区应针对节假日及大型活动制定相应旅游者流量控制预案。
...
扫描二维码,关注龙景园
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媒体村天畅园4号楼
24小时电话:15901324468; 010-64528976
邮箱:bjljy_2012@126.com; bjljy_2012@sina.com
本网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自网络,一切相关著作权利归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2-2032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3031737号-1